top of page

濕疹治療分享

Updated: Feb 13, 2023


如果沒有仔細思考中醫的病因病機, 看到這個病例很快便先入為主的不停清熱去濕了。套用現代醫學的思維模式, 這肯定是皮膚處於急性炎症期,或伴有金黃葡萄球菌感染,相信外用類固醇和內服抗生素少不了。


這個病例有趣的地方, 在於診斷和治療原則由始至終一直運用溫陽散寒的方向處理,有別於很多人對皮膚炎症的認知和處理方法。病人耐心治療1 個月便已明顯改善症狀,建議停止服藥3個月後隨訪近況已完全痊癒。


患者的診治經過如下﹕

初診﹕皮膚瘙癢紅斑 3 個月,雙耳及四肢為主,滲液及瘙癢感,患者自覺或因情緒壓力引致發病,納可,大便正常,眠可,醒1次,能再入睡;

舌脈﹕舌暗,苔稍白,齒痕,脈細

處方﹕理中丸、桂枝湯、乾薑、白蒺藜、蒼朮、防風、雞血藤

覆診﹕患者訴瘙癢持續,但見皮疹稍為消退,因此鼓勵患者繼續用藥,處方同上,另加牛膝稍增強活血功用。

同一處方用藥約 3 周後皮疹基本已退,餘下耳背上方仍見少量滲液(圖左下方)。考慮用藥方向無誤,皮疹持續減退,因此從外在因素考慮為主,囑咐患者修剪頭髮(圖左下至右下),減少頭髮尾對皮膚的刺激,再 1 周後餘下耳背上方位置亦已停止滲液和長出正常皮膚。


辨証的思考點

1.濕熱外浮

患者皮膚表面呈色紅滲液的狀態,說明皮疹位置處於炎症發展階段,從中醫的基礎診斷來考慮就是一種濕熱的狀態

2.肝氣鬱滯

患者自訴懷疑因情緒影響發病,中醫理論中屬肝氣鬱滯的範疇

3.脾胃虛寒

舌淡暗因而考慮體內偏寒,舌苔稍白及齒痕為脾虛的反映


又有濕熱、又有虛寒、又有氣滯,如果對中醫認識很少的人,可能看到這裏已經感到非常混亂。其實除了以上的幾個中醫証型,還夾雜了一些血瘀、痰濕的因素,在這裏就略為簡化。臨床上中醫師會把以上看似矛盾的幾個証型,經過分析整理出不同証型之間的因果關係,從而訂下一個治療方向。

好像這位病人,患者因脾胃過於虛寒以致虛陽外越,因此出現了皮膚濕熱的表現,情緒可能是引致脾胃虛寒的因素,不過如果脾胃的功能及寒氣改善,情緒對於脾胃的影響力和皮膚表面外浮的熱都會減少。這樣的思維看似很複雜,其實中醫有一句說話就表達了,就是「至虛有盛侯」,真虛假實的意思。



中醫辨証有趣的地方,在於同一個問題,針對不同人的狀況,會有完全不同的治療方法。但同時因為這個原因,很難做出系統性的研究,發展出某一種的特效藥物。不過,也許這就是中醫最有價值的地方吧!



71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bottom of page